「左一點、上一點、大一點、亮一點….」這是很多設計工作者常犯的一種滑移錯誤。視覺工作是概念傳達的最後一環,而設計人不該讓自己限於2D平面的視覺作業,他們需要的是鮮活的3D思維。何謂3D思維?X軸代表知識廣度、Y軸代表策略深度、Z軸代表文化函度,3D思維能讓你抽離平面作業,破局而出;只是,台灣大多數的設計工作者常處於一種被動狀態,習慣被告知、習慣被指配;姑且不論在企業的職責與分工模式下將設計工作者定位成行銷部門的「執行」角色;設計人要能夠自「畫面」中抽離,擴大格局。這時你也許不解,設計工作不就是要把東西作的美美的、看起來舒服?當然!但是,能夠符合美學視覺,是設計人該有的基本專業技能;除了基本專業技能外,3D思維是視覺設計的重要支撐點,而「態度」是影響這個支撐點的牢固與否。
設計工作是種積極的行為表現,可惜的是,大多數的設計人僅是聚焦於畫面營造、技法表現,甚至是拘泥於字型、色彩、造型變化,這充其量居於「排版設計」層次,壓扁設計深度,眼看著設計人企圖掙脫外來冠上的「美工」稱號、自許為專業設計師的同時,卻又對於行銷事件的前因後果或市場知識…等沒興趣深入探究,導致個人格局無法提升,面對這樣的困境,我不僅感嘆卻也瞭解為何台灣的設計工作者始終無法擺脫「美工」一詞。
在我慢慢脫離設計工作的同時,也讓我能夠更客觀的思考台灣的設計工作者的潛在問題。誰說不從事設計工作就不是設計人?「設計」非狹義的設計工作,設計觀點可以被導入於生活與其他專業中,而設計人的最高價值是能將設計能量擴大到每個層面,行之無形!